上海的蒋女士加入了一个“公益慈善”理财群,5万元一个月就获得5000元收益。当蒋女士准备追加投资时,接到了民警电话。此时,取现网址已经无法打开。
1月15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了解到,利用涉诈网站漏洞,民警用5个小时帮蒋女士成功追回8万元被骗资金。
民警多次尝试后追回被骗现金。/上海静安警方
1月5日上午9时许,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民警接到反诈中心预警,称有辖区居民向涉诈网站充值,疑似遭诈骗。经了解,当事人蒋女士当时已完成了两笔总计8万元的转账,并准备追加“投资”30万元。
回忆起当时入群的情况,蒋女士介绍,2023年12月初,她经网友推荐进了一个投资交流群。刚进群便有人来搭讪,对方自称系某慈善基金会客服,负责与客户对接。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客服”结合蒋女士的投资习惯,向其推荐了旗下多款“公益”投资项目,主要获益渠道为资助对象的回馈。蒋女士自行对比发现,该投资项目的年化收益率较其他平台高出数倍,因心中存疑,蒋女士并未立即投资。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友”晒出自己“高收益”后,当“客服”再次找到蒋女士询问其投资意愿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并随后在对方引导下,接收并打开了一串后缀为阿拉伯数字的不明网址链接。网页中显示有“某慈善基金会”字样。注册登录后,蒋女士当即注入5万元投资了其中一款高回报“公益建设”理财项目。期间,蒋女士发现该网站无法登录,咨询“客服”后收到对方提供的一串新网址。蒋女士登录后查询到,其账户内已有近5000余元“盈利”,立即追加投资3万元,还准备到银行提高转账额度,准备再投资30万元。
涉诈网页界面。/上海静安警方
“接到预警后,我们立即实施拦截并将老人带到派出所进行暂时冻结银行卡的保护性止付。”民警王天一介绍,在调查过程中意外发现,受害人口述的“某慈善基金会”网址并非官方网址,且其之前多次登录的网址域名存在变化“规律”:网址域名完全相同,唯独后缀的阿拉伯数字始终在变。在删除后缀发现依旧无法登录后,他测试了相同位数的不同“尾号”,并成功登录到网站取现界面。经尝试小额“提现”5000元后,蒋女士在该网站绑定的银行卡,果然收到陌生账户发来的5000元转账。经批准,民警们开始运用该方法,用时5小时帮蒋女士分多笔将8万元被骗资金追回。
经查,该诈骗团伙所使用的假冒网站,主要运行规律就是通过添加后缀数字来“加密”网址,在诱使受害人投资后导致其无法在同一网址域名下提现,但使用“尾号”不同的域名登录时,依旧可以操作小额提现。
经进一步研判发现,蒋女士的数笔“退款”皆来自不同的陌生银行账户转账,且老人加入的“投资群”,其成员全都是托。这些冒充客户的社交账号均未经实名登记、没有活跃度或是新注册的账号。“受害人如果再追加大额‘投资’,则很有可能其账户资金就会被瞬间清空。”
王天一表示,能成功追回被骗钱款的关键,在于涉诈网站本身存在“规律”和漏洞,其多为网络诈骗惯用的伎俩“放长线钓大鱼”,即通过小额盈利的提现尝“甜头”,诱使受害人追加大额投资。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