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越(山西大学)
3月20日,安徽合肥某职校3名失联学生被缅甸佤邦移交给中国警方。据悉,4人被网友高薪招聘信息吸引进入缅甸后,3人到电信诈骗集团应聘,因年纪太小被拒(另外1人此前已被劝返),后滞留在酒店直到被当地警方发现。(3月20日 封面新闻)
轻信他人出国务工三月暴富的诱惑,自云南西双版纳偷越国境,四名学生的“暴富梦”其实是一场骗局。3月18日,中国警方在线发文提醒:“警惕前往缅北,因为真实的缅甸北部是犯罪分子生长的地方!千万不要去他们的世界!”明知有风险,却偷渡也要前往,这既是安全意识的薄弱,也是自控力的缺失。
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没有努力就被“馅饼”砸
不同的诈骗事件背后,是相似的套路和心理攻势。网络刷单诈骗、兼职诈骗、交友诈骗……为何这些主要套路学生群体的诈骗屡屡得手?为何事后想想看似拙劣的骗术,在当时就能把人带进坑里?所有人都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如果把这“餐”精心包装一番,贴上“兼职”“刷单”等迷惑人们的条件,很多人就开始对这“触手可及”的馅饼把持不住。归根结底,是利益诱惑使人盲
“非分之福,
若是只有
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防范。此次事件中,被骗偷渡的四名学生有惊无险,安全回到了家人身边,却也给我们敲响了安全教育和反诈宣传的警钟。我们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学法懂法,识破骗局,以社会为最好的课堂,以实践为最好的老师,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