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魏明伦去世,“来生再作蜀川客!”

纪念对象:魏明伦 阅读次数:1692 发布时间:2024-05-30

川酒醇,川椒烈,川肴美,川味绝,

川语如橄榄,川歌似甘蔗,

川人尽桃李,川情赛松柏!

拜别,诀别!

黄泉无限川江恋,

来生再作蜀川客!

——《夕照祁山》(魏明伦)

今日,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8日8时40分在成都去世,享年83岁。魏明伦的儿子魏来透露:“我父亲在病床上还一直想再写一部戏,写个跟四川麻将相关的戏。”

为川剧事业奉献的一生

魏明伦最后一次公开亮相,应该是在去年9月,锦江剧场揭牌仪式现场。当日为祝贺锦江剧场揭牌,魏明伦专程题写对联:“名伶喜聚,三庆会四川戏曲 ;观众悦来,万人迷五种声腔。”谈起自己与锦江剧场的缘分,精神矍铄的他曾说,身为自贡人的他在1953年就来到锦江剧场学习川剧。

魏明伦与川剧有着不解之缘,是当代戏曲中一个绕不开的代表性符号。1941年,魏明伦出生于四川内江。7岁学戏,9岁登台,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1957年,16岁的魏明伦就自编、自导、自演《冲霄楼》。在自贡市川剧团,他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辛勤耕耘50年,为川剧事业奉献一生。

改革开放后,魏明伦创新创作了《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等戏曲文学戏本,影响遍及国内外。而《变脸》选段,则选入人教版中学九年级语文教科书。

上世纪90年代,魏明伦应邀出任1993年春晚总撰稿,同年他创作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合作),由付笛声在春晚上演唱。

除了戏曲文学剧本,魏明伦还写杂文、辞赋。从小唱戏谋生,业余他还自修文学。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杂文创作,著有杂文集《巴山鬼话》,名篇《雌雄论》《毛病吟》《致姚雪垠书》《威海忧思》《劝君少刺秦始皇》等脍炙人口。他撰写骈体碑文《金牛赋》《饭店铭》《会堂赋》《华夏陵园》《廊桥赋》等60余篇,书写了我国新时期戏剧与文学创作的新篇章。

爱戏剧,也爱结交朋友

“走路是外八字,性格外向不阴柔,比较透明。”演员潘虹曾如此评价魏明伦。正如潘虹所言,性格外向的魏明伦,除了爱戏剧,也爱结交朋友。

在魏明伦的朋友录里,有一位朋友叫金庸。1998年,魏明伦编剧的电影《变脸》在香港上演,喜爱川剧的金庸带着全家人一同前去观看。2003年,金庸首次登顶陕西华山参加“华山论剑”活动。而在那场活动中,首位与他“对战”的就是魏明伦。两人唇枪舌剑、大话江湖,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年后,金庸首次入川,作为东道主,魏明伦几乎全程陪同金庸踏访自己笔下多次描写过的蜀山胜地,他们走遍青城山、都江堰,还在峨眉山共赏中秋月。

横溢的才华,是魏明伦交友的“钥匙”。贾平凹钦佩于魏明伦的才华,想要把他从自贡川剧团“挖”到陕西工作,贾平凹甚至挥毫为他题下一幅字——“大笔担当”,他说,魏明伦是有大能量的人,剧本、杂文、辞赋都写得好。著名作家冯骥才与魏明伦也是至交好友,他说:“明伦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尊敬的朋友。但是我对他是仰视的。我心里对他的仰视,最多的还是他的才气。所谓‘巴蜀鬼才’名不虚传。他是一个跨界的人,在文学、戏剧两个领域里边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大家都是交口称赞的。他的文章写得老辣、酣畅,他的诗词歌赋写得都非常好,骈文好,这都是非常难的。明伦的骈文非常活泼,有时代的精神,有现代人的开放、诙谐、幽默,也有辛辣的批评和激情的赞颂。他的文字里面经常用一些俗语、网上的语言,用进去之后又非常讲究,使他的文字非常鲜活。总之,明伦是我一说起就非常仰视的人物。”

一针见血的犀利评论

魏明伦为人豪爽,他直率言辞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批评上。对于身边事,他总能一针见血地进行犀利评论。

对于戏曲的发展,魏明伦认为,虽然现在不是戏曲的黄金时代,但并不等于可以没有戏曲,让戏曲自生自灭。“戏曲是大众娱乐的产物,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它更需要观众和媒体的关注。有了观众,川剧这盘棋就真正活了。”

谈及自己的创作,魏明伦曾直率地表示:“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接着他解释说:“‘喜新厌旧’是创新不守旧;‘得寸进尺’是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见利忘义’是眼中有利于时代要求,有利于观众的追求,没有僵化、陈腐的教条;‘无法无天’是不受陈旧的条框束缚,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他曾自豪地说,“我在创作中,秉承‘三独精神’,即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独立观点。如果以后条件允许,我将继续以这‘三独精神’来创作川剧剧本。”

魏明伦的《潘金莲》被誉为“我国戏曲史上迄今为止最大胆的革新”。这部作品在创作和演出过程中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但他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勇于挑战传统戏曲的束缚。

他认为,戏曲文学应该与时俱进,反映当代社会现实和人民需求。他批评了一些戏曲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陈旧和僵化,呼吁戏曲文学要勇于创新,开拓新的表现领域。

魏明伦,这位被誉为“巴蜀鬼才”的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学造诣,在我国新时期戏剧与文学创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是对川剧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对文学创作的无限热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探寻和独特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