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孝老爱亲 > 孝老爱亲家庭

天河|孝老爱亲身边人:誉城苑七兄妹轮流照顾年迈父母

所属分类:孝老爱亲家庭 阅读次数:961 发布时间:2024-05-20

在猎德街誉城苑社区中心花园,时常可以看到林海英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散步。久而久之,邻居街坊都忍不住称赞一声“孝顺媳妇”。其实,孝名在外的何止媳妇林海英,老人共有七个儿女,是名副其实的“孝顺家庭”。

七兄妹齐心,轮流照顾父母

在誉城苑小区随机问一位街坊邻居,是否知道有一户人家兄姐七个轮流照顾父母,他们定将手指指向陈窝根家中。陈窝根的父亲今年91岁,腿脚稍微不便,儿女们就特意为他配备了轮椅。母亲90岁行动自如,有时还能到市场买菜。为了照顾腿脚不便的父母,父母居住誉城苑小区一楼。

七兄弟姐妹,一周七天轮流来照顾父母,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惯例。

其他的兄弟姐妹中,离父母亲的家都不算近。但只要是轮到自己照顾父母的那一天,都一大早赶过来为年迈的父母喂药煮饭,做好家务事。即使当天有事情不能亲自到来,大家必定会找到其他亲人帮忙,不敢怠慢老人家。由于和父母就在同一小区,陈窝根和林海英几乎每天到要到老人家中察看老人情况,眼看一切无异,这才离开。

仅靠退休金生活,每月为父亲买药

2013年,陈窝根才正式退休,夫妻两人一直就靠退休金生活,日子并不宽裕。但父亲患有冠心病,几年前曾做过心脏接驳器手术,长期要吃药维持,每个月光是药费就要3000元。父母没有退休金、社保医保,药费就由七兄弟姐妹来承担。退休金本就不多,每月还需从中支付父亲药费,对窝根叔和海英姨来说并不容易。“虽然日子过得不容易,但是父母毕竟养大我们,照顾好他们都是自己的份内事。”海英姨说。

兄弟姐妹间,互相也都能理解难处。对于家中只有一份退休金的大哥来说,日子更是艰难。有一回,老人家的心脏手术需要兄弟姐妹平摊费用,大家都知大哥难处,纷纷表示可以先帮大哥出钱,等大哥手头稍宽的时候再拿出来也不迟。

两位老人家所住的房子不大,但是收拾得井井有条。衣服被洗干净,叠得整整齐齐。两边衣柜上分别有“阿爷”、“阿嬷”几个字,方便老人家找到自己的衣服。父亲每天都要吃药,什么时候该吃什么药,海英姨清清楚楚。为了防止老人家忘了吃药,儿女们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药盒,每一格放好每次所要服用的药,方便老人家吃药。

到了照顾老人家那天,夫妇两人早上6点就来到老人家中,先喂老人家一粒护胃药。买早餐、熬中药、做午饭晚饭、收拾家中的杂物,他们做起来已经轻车熟路。

至于老人家的胃口偏好,他们自然是一清二楚。“老父亲一般自己也能吃饭。但他最近胃口不好,自己吃饭总是不夹菜,我就喂他吃。”海英姨说着,拿起饭碗,一口一口喂老人家吃饭,仔细耐心。

孝顺品德代代传,夫妇双双投身义工

孝顺品德,其实早在老父亲身上就能体现。大约在2006年左右,窝根叔的爷爷才去世,老人只差几个月就满100岁。在那之前,窝根叔的父亲的腿脚尚好,他几乎天天都要推着自己的父亲去喝茶散步,孝顺品德原来是代代相传。

对于岳父岳母,窝根叔也是个“廿四孝女婿”。在2009年到2013年在海英姨老家清远居住,是为了照顾年迈的岳父母。“岳父岳母有九个子女,但个个天南地北,很难聚在一起。老人家没有人照顾不行,所以就过去照顾他们。”窝根叔说。这一照顾就是4年,直至2013年两位老人去世,窝根叔这才回到广州。

回来广州后,除了照顾自己的父母亲,窝根叔夫妇也十分关注街道里的高龄老人。2015年,猎德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爱心种子队”,参与者是年轻长者,主要是为帮扶街道里的高龄老人。就在那时,窝根叔夫妇就双双报名参与,投身义工。

各种关爱高龄老人的活动中,常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而他们也常去公园唱歌散步,日子过得十分充实。“能帮助到别人,自己也非常开心。老人家年纪大了,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无论是照顾自家老人还是义工,都会坚持下去。”窝根叔和海英姨说。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