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孝老爱亲 > 感动人物

孝老爱亲扬美德 一诺千金播散人间真情

所属分类:感动人物 阅读次数:1073 发布时间:2024-05-24

任全来,男,汉族,194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原为北京现代建材公司武装部部长,现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高井社区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

任全来20多岁结婚,与妻子共同孕育了两个孩子,后遭遇不幸,妻子因车祸去世。1992年,他与同为丧偶的刘克清再婚成家,新家庭给他们带了幸福和喜悦的同时,却也让他们遇到了重重困难。

一是需要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以及现任妻子刘克清带来的两个孩子;二是妻子刘克清前夫是家中的独子,他去世后,他的父母日常起居需要有人照料,加上自己前妻的父母和妻子刘克清的父母,任全来需要同时赡养6位老人。

每逢节假日,任全来就三边跑,20多年来风雨无阻、悉心照料,他让三个破碎的家庭重拾家的温暖,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也将这种美德言传身教给了下一代。

不离不弃,六老四小一肩扛

1992年,任全来时任加汽一厂的车间书记,收入并不高,每天有点上班,没点下班。面对4个孩子、6位老人的家庭现实,他的选择就是默默的承担。

他对于妻子刘克清带来的两个孩子如同己出,照顾有加。一有时间,他就会到菜市场买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送到刘克清的父母家。

每逢过年过节,他又会拎着东西,带着孩子去到河北,看望前妻的爸妈。而对于妻子刘克清的前公婆更是充满关爱。

刘克清再婚前是有很多顾虑的,最现实的不是带着两个孩子,而是前公婆无人赡养。任全来用一句“你的公婆就是我的爹娘”的承诺,担负起了赡养与他本不相关的两位老人的重任。

他省吃俭用,硬挤出来一部分家用拿来照料妻子刘克清的公婆,一有时间,任全来就要来到刘克清的公公婆婆家,给两位老人做他们爱吃的饭菜,陪他们聊天、散步。在他们看来,任全来就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又一个儿子。

有一次任全来前岳母得了急症,腹泻不止,就在老人身体十分虚弱的时候,想起来的是给身在北京的任全来打电话。得知消息的任全来夫妇二话没说就赶去河北涞水,急切地了解病情,并和老人的其他几个子女一起精心地照顾老人。

不久,老人的病就好了,她把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分成了5份,除了给几个儿女、孙子外,还专门拿了一份儿给刘克清。当拿到这100块钱时,刘克清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中国人特别喜欢过团圆年,这对于任全来来说,如何让三家的老人都满意,无疑是一道难题。

1994年,单位刚给他分了一套小小的房子,而那时,刘克清的前公公又已经得病去世,只留下婆婆一个人孤苦伶仃,从那时起,每年春节前,任全来就从门头沟把老太太接到家中一起过年。

到了大年三十,4个儿女也都带着家人赶回来,满满的挤了一屋子,其乐融融,老太太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那张老旧的照片成为了这一大家子最珍贵的记忆。

大年初二,任全来会带着刘克清去岳父母家拜年,接下来还会尽量赶去河北前岳父母家,把“团圆”一家一家的送到老人身边。

坚守承诺,二十年风雨无阻

在与刘克清刚结婚不久的一天晚上,任全来像往常一样来到老人家里,在换洗了衣服、床单后,任全来留意到老人脸上流露的疲惫,又端来温水想要给老太太洗个脚解解乏。老人再三推辞,还是挡不住任全来的热情,只能任由他蹲在地上,慢慢地将自己的脚放进水盆里。热水温着老人的脚,也暖了老人的心。

其实在任全来与刘克清再婚时,两位老人想到自己老年失去独子,一双孙子女又尚未成年,现在儿媳改嫁,自己的养老送终及身后事没了依靠,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而看着眼前正在给自己洗脚的任全来,又看到家中摆放着的儿子生前的照片,老太太的眼角不知不觉的湿了。

这个与他们毫无血缘关系,甚至对他们没有半点赡养义务的中年人不仅在生活上对他们嘘寒问暖,照顾周到,甚至连打水洗脚这样亲生子女都难以做到的事,他都做到了。

想到这儿,老人难掩心中的激动,低下头对着任全来深情地呼唤着:“儿子!我的儿子,你就是我的亲生儿子!”从那以后,每次任全来到他们家,老太太就一口一个“儿子”的叫他,完全把任全来当做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由于任全来的尽心照料,刘克清的前公婆不仅获得了生活上的便利和帮助,更多的是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他们感动地说:“小任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孩子一样,幸亏有了他的精心照料,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街坊们也都说:“老天爷收走了这老两口一个儿子,结果又送来一个!”

后来,刘克清的公公因病离世,婆婆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手脚越来越不灵便,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任全来端屎、端尿,喂药、喂饭,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和一丝嫌弃。特别是婆婆生病住院时,任全来每天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精心陪护、悉心护理。

二十多年来,虽然任全来自己的父母早已过世,但他却像照料亲生父母一般孝敬着妻子刘克清的公婆,他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坚守着当初的承诺。

言传身教,喜见孝行有传承

再婚之初,任全来的儿女对继母刘克清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他们还没有从亲生母亲离世的伤痛中走出来,认为是继母的到来,加重了父亲的负担。

父亲本来工作就忙,这下还要再多照顾两位老人,更是一刻不得闲。任全来对妻子刘克清前公婆的孝心看在别人眼里是无私、是大爱,但在孩子眼里,他们并不能理解爸爸的行为,觉得“爸爸是没事给自己找事”。

渐渐地,孩子心里有了怨言。93年的春节,两个孩子赌气回了河北姥姥家。

在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里,任全来却默默地喝起了苦酒,曾经的欢乐时光不再,亲生儿女不理解自己,妻子刘克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一边劝解任全来,一边更多地承担起家中的担子,留心和关注孩子们生活上的细节,用实际行动跟孩子耐心、细心地沟通。

慢慢地,孩子们理解和认同了父母的不容易,一有时间就去照看爷爷奶奶,尽全力为父母分忧,一家人相处的越来越融洽!

2010年刘克清因交通事故双腿粉碎性骨折,任全来一着急也一连几天觉得心脏不舒服。四个儿女们闻讯都赶回家,轮流照顾着任全来和刘克清老两口。

医院里,任全来的女儿小青每天给刘克清洗脸、擦身子、喂饭……还一口一声“妈”的叫着刘克清,刘克清总是满怀感激地答应着,在她心里,小青早就已经是她的亲生女儿了。

家里,刘克清的儿子小欣每天下班赶紧回家做饭,任全来总是说:“我自己能行的,还是你的工作要紧。”可小欣却说:“爸,要是没有您,我奶奶活不到今天。这些年您是怎么孝敬我爷爷奶奶的,我就怎么孝敬您。”

在儿女们的细心照料下,任全来夫妇的身体渐渐康复了,看着全家再次聚集到一起,高兴地围着饭桌吃饭,老两口无比地欣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妻子刘克清的儿子和儿媳主动将奶奶接到了自己家,几个孩子没事就会回家陪陪任全来老两口。

正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亲身感受到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与不易,也更加明白了为什么父亲要照顾六位老人。任全来的言传身教让他的四个儿女们都懂得了什么是孝道。

任全来的事迹让我们见证了孝老爱亲的高尚情操、勇于担当的顽强意志、关爱他人的无私情怀和一诺千金的人生追求。他用一句承诺支撑着老人的生活,托举着老人的希望,让老人在晚年享受到了有儿有女的天伦之乐。他将爱无声无息地倾注给了他人,用二十余载的默默坚守兑现着自己的诺言。

2014年4月,任全来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榜2014年4月孝老爱亲好人”;2014年5月,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2015年3月,被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2013至2014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被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授予“2014北京榜样5月第一周周榜样”、“2014北京榜样5月月度榜样人物”和“年度提名奖人物”荣誉称号。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